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 小記者 教育 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車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清水社區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醫療健康 > 健康生活

美麗的背后,是“餡餅”還是“陷阱”?

2023-05-22 10:35:39  來源: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美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微整形、瓷娃娃、除皺針、吸脂術等都曾一度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討論的熱詞。然而,醫療美容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后也衍生了不少問題:無證上崗、夸大宣傳、以次充好……因此帶來的健康損害以及發生的醫療美容糾紛更是層出不窮。我市醫療美容的整體情況如何,面臨著哪些問題和挑戰?記者于日前就此進行了探訪。

  【現象】

  醫美機構“遍地開花”,“正規軍”不足一成

  眼見著天氣轉暖,聽說水光針能嫩膚,愛美的張女士便想借助醫美的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年輕些。幾經對比,她精心挑選了橋東區某生活美容機構,以1000多元的價格完成了注射。不想幾天后,臉部就出現了局部紅腫等不適反應,后來幾乎腫成了“豬頭”。與商家多次協商未果后,張女士無奈撥通了衛生監督部門的電話。

  “在我們的日常執法過程中,類似的案例非常多?!睆埣铱谑行l計委綜合監督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僅今年3月以來,他們便接到了市民與涉及到醫療美容糾紛相關的投訴電話7個。針對醫美市場,衛生監督部門與市場監管部門攜手,開展了多次針對醫療美容行業的聯合執法行動。期間共出動執法人員334人次,車輛159輛次,檢查醫療、生活美容機構300余家,發現全市范圍內(含縣區)證件齊全的醫療美容機構僅21家(含公立醫院8家)。也就是說,在看似醫美行業蓬勃發展、醫美機構“遍地開花”的背后,醫美“正規軍”僅不到十分之一。

  【問題】

  超范圍經營最多發,五類問題要警惕

  在對建國路、勝利北路、明德北路等地隨機走訪后記者發現,街道旁、各商圈附近、居民區周圍……時常能見到大大小小美容機構的身影,有的店面裝修十分“高大上”,有的卻連店名都沒有,只在門窗等處貼有“美白”“嫩膚”“除皺”等字樣,用以招攬顧客。

  市衛計委綜合監督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的執法檢查中發現,非法醫美機構大多集中在橋東、橋西、經開區各大商場、寫字樓內。以美白除皺、割雙眼皮等為噱頭,生活美容機構超范圍開展醫療美容項目則成為最常見的違規“重災區”。

  另根據相關投訴分析,我市當前醫療美容存在的問題主要還包括:一些醫美機構虛假宣傳國內大型醫院整形專家、海外整形專家坐診,實則只是借用他們的名號來招攬消費者。一些美容機構以免費體驗為由招攬客戶,誘導消費者購買其產品和服務。消費者以為自己遇到了“餡餅”,殊不知已掉入了商家的“陷阱”,且常常因無法證實商家存在強制消費行為或欺詐行為,只能吃“啞巴虧”。個別還存在夸大功效制造焦慮、模糊定價違規收費等問題。

  【瓶頸】

  非法醫美隱蔽,執法取證困難

  “本想著干幾天這個掙點兒‘快錢’,沒想到會違法違規……”在執法檢查過程中,一位店主對執法人員坦言。

  “一支普通的妝字號美容產品,進價可能只有幾十塊錢,‘化身’醫美產品注射進入消費者體內,費用便高達兩三千元?!笔行l計委綜合監督執法局相關負責人稱,正是這樣高利潤的利益驅使,使許多生活美容機構不惜以身犯險。經不完全統計,受種種因素影響,自疫情后,我市生活美容機構超范圍開展醫美項目的違法行為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因此出現的醫療糾紛也較疫情前增加了一倍以上。

  為此,該局與各縣區執法局及相關部門聯動,采取了日常檢查與投訴舉報相結合、明察暗訪與“雙隨機”相結合等執法方式。但由于相關違法人員流動性較強,且違規美容機構多具有較強隱蔽性,增加了執法及取證的難度。

  “通過近期執法發現,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許多超范圍經營的美容機構開始出現了以親友、同學為主要對象,網上介紹、微信交易等為主要手段的線上攬客方式?!痹摼窒嚓P負責人表示,由于微信等社交軟件多使用網名、代號等虛擬稱謂,加之部分消費者自我防護意識相對缺乏,造成了消費者事后維權舉步維艱。

  【提醒】

  看清相關資質,及時投訴舉報

  愛美人士該如何選擇一家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

  相關執法人員指出,醫療美容項目本質上是醫療服務,一般需要通過手術去改造“不美的地方”,使其符合審美需求,達到整形美容的效果。醫療美容機構開展的項目只能限定在許可范圍內,超出范圍的手術項目也屬于違規項目。對于醫療美容科而言,一般會根據項目難度分為四個等級,等級越高,難度越大(如我們常說的割雙眼皮為一級,削腮、削骨手術為四級)。四級項目只有三級整形外科醫院或設有醫療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三級綜合醫院才能開展。而醫療美容機構屬于醫療機構,醫生首先必須是臨床醫師,在此基礎上再獲得醫療美容的資格。

  特別提醒,為營造安全放心的行業環境,保證自身健康,廣大消費者在選擇美容機構時一定要注意:

  生活美容機構一律不得開展醫療美容服務。因此,消費者在接受醫療美容服務時,首先,一定要看清機構和人員資質;二要在醫療美容前,應與主診醫師充分溝通,知悉項目的風險性和禁忌癥;三要看清認準產品標簽標識,化妝品(“妝”字號)僅適于皮膚涂抹,不能進行用于注射美容治療;四要及時索要病歷資料,特別是治療記錄、知情同意書、植入性醫療器械條形碼、收費發票等。

  生活美容機構不得開展醫療美容服務。消費者要看清認準產品標簽標識,化妝品(“妝”字號)僅適于皮膚涂抹,在任何機構都不能進行注射。

  接受醫療美容服務時一定要看清機構和人員資質,索要病歷資料,特別是治療記錄、知情同意書、植入性醫療器械條形碼、收費發票等。

  在醫療美容前,應與主診醫師充分溝通,知悉項目的風險性和禁忌癥。

  發現生活美容機構違法開展醫療美容服務線索,及時撥打12315、12345、(0313)59415330等電話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投訴。一旦自身健康權益受到損害,可向人民法院依法提起民事訴訟。

  ■延伸閱讀

  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的區別

  醫療美容與生活美容在定義、經營許可證、從業人員資格、美容方法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點。且醫療美容經營許可要求更高、美容方法科技含量更高、要求資金投入更多。具體有何區別?市第四醫院美容科主任榮美玉進行了詳細介紹。

  醫療美容——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運用化妝品,保健品和非醫療器械等非醫療性手段對人體進行帶有保養或保健性的美容護理。

  需要《醫療機構許可證》及注明相應美容科目。主診醫師應持有《醫師執業證書》,并在證書備注頁登記核定相關醫療美容專業。護士應持有《護士執業證書》,經過醫療美容護理專業培訓或進修并合格,或已從事醫療美容臨床護理工作6個月以上。

  運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各類藥物、各類手術(包括外科手術和激光等治療)、中醫療法(針灸等)及符合國家標準的各類醫療器械,如激光、射頻、光子治療(光子嫩膚)等。

  生活美容——指運用化妝品,保健品和非醫療器械等非醫療性手段對人體進行帶有保養或保健性的美容護理。

  不需《醫療機構許可證》,通常只需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等。相關人員持有“健康合格證”才能上崗服務。

  運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各類化妝品、保健品和非醫療用的器械,包括美容知識咨詢與指導、皮膚護理、化妝修飾、形象設計和美體等服務項目,其特點是無創傷性和侵入性。(河山新聞記者 胡程利 通訊員 張玉蕊)


編輯:鄭雪梅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隔少妇一区-日韩在线视频-亚洲国产成全部在线精品-欧美怡红院视频在线观看